——一百万石粮食!
这不是买卖,而是赈灾。
李氏对大宋君臣的轻视便来自于愚蠢的善意。
在西北,势力之间的争斗就如同兽类抢夺地盘,有势力受灾,对手只会趁火打劫。
一件事便让李氏勘破了大宋君臣的心思,从此越发肆无忌惮。
“要多派人手去甘州和瓜州,查清当地情况。”李元昊勒马,鹰隼般锐利的眼神在前方掠过,“北辽那边希望大夏能牵制住大宋,双方无论谁胜谁败,最终获利的都是他们。”
“咱们也能与大宋和平相处。”随行的将领说道。
“不。”李元昊摇头,“大夏因厮杀而建立,那么,必须要一直打下去。一旦停下了征伐的脚步,内部利益不均的问题就会爆发。随后,不用大宋攻打,咱们就会分崩离析。”
“那,此次突袭端献族便是刺激宋人吗?”将领问道。
“是。”李元昊点头,“宋人最蠢,他们出兵总是要寻个由头,仿佛不如此将士就不能厮杀。咱们打端献族理所应当,宋人憋着一肚子气却没地方发泄。先拿端献族立威,以后我大夏对甘州等地动手,他们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世子英明。”将领赞道:“咱们打甘州等地,最怕的就是大宋或是北辽攻打。”
“两面受敌,局面会很艰难。”李元昊说道:“西北乃四战之地,大夏必须为自己寻到一个可靠的后方。”
这个大后方,便是李氏一直在觊觎的河西走廊。
今日去河西走廊的使者归来,李元昊亲自出迎,由此可见他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世子。”
一骑从城中出来,拿着一件大氅,“大王说天气冷,风大,世子粗心,定然没带大氅,便令臣带了来。”
李元昊披上大氅,笑道:“大王在做什么?”
“大王在与辽使说话,为世子的亲事筹谋。”
李德明一直在大宋和北辽这两只鸡蛋上跳舞,而为李元昊迎娶北辽公主,便是他准备的一手好棋。
“世子,有人来了。”
十余骑疾驰而来,丢盔弃甲,颇为狼狈。
“世子!”
为首的将领见到李元昊,下马过来跪下。
李元昊认出了此人,正是跟随张诚去突袭端献族的将领,“张诚呢?”
将领拜倒,“那一夜张先生领着咱们夜袭。张先生以一千骑突袭宋军两千骑的营地,以两千骑突袭端献族大营。两边均势如破竹。可宋军那边的营地却是空的……”
李元昊眯着眼,微微弯曲的鼻尖带来了阴郁的气息。
“端献族那边毫无防备,被我军轻松击溃。可就在咱们追杀之时,宋军从侧翼突袭,击溃我军。张先生……据闻被俘。”
“宋军干涉了,说明他们知晓端献族成为了双方角力的要点。”李元昊平静的问道:“领军的是谁?”
“是……定远侯李献。”将领抬头,想到了上次李德明无功而返的柔远砦之战。
“是他吗?”李元昊点点头,拔刀,毫无征兆的一刀,把将领斩杀。
他策马回城,直接去了宫中。
“大王!”
刚送走辽使的李德明正在歇息,见他进来就笑道:“元昊急匆匆的作甚?”
李元昊行礼,“张诚突袭端献族,宋军插手了,张诚……大败。”
李德明神色不变,淡淡的道:“宋人既然插手,那么端献族必然要付出代价。从此,端献族再无回归大夏的可能了。”
“是。”李元昊跪下请罪,“张诚大败被俘,我之责也!请大王责罚。”
李德明笑着把他扶起来,说道:“大夏从自立到如今多少年了?厮杀的次数有数百次了吧?其中大半败北,可大夏却越打越强大。我儿何须担心?”
李元昊欲言又止。
李德明没发现,坐下后,拿起文书随口问道:“宋人是谁主持此事?”
李元昊低头,“定远侯,李献。”
拿着文书的手凝滞了一下。
李德明眸色骤然一冷。
“看来,本王却轻视了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