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进还有其他的孩子都在太子宫呢,太子宫可是也在未央宫辐射的范围内!
总之,一向都是一副温和仁慈模样的刘据,在这个时候倒是露出了老刘家的枭雄心性。刘邦当年能果断将一双儿女几次推下车,后来的刘备,也干过抛下老婆的事情,总之,在关键时刻,一个个都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性子,反正只要能成大业,女人会有的,孩子也会有的。对刘邦,后人可以说是的确是成大事的人,不像是项羽,总是妇人之仁。但是,轮到自己身上,绝大多数人都会宁愿身边的人有妇人之仁。
刘彻也没有直接拿卫子夫还有儿媳妇乃至孙子他们威胁刘据,在刘彻看来,根本没必要,他们若是与刘据同谋,自然也要问罪,他们若是没有掺和,刘彻也不会过分追究。当然,刘彻并不觉得刘据的这些行为能瞒得过卫子夫乃至枕边人。别的不说,在刘彻看来,卫子夫一直就是跟刘据一伙的。
卫子夫也明白刘彻的想法,因此,不等刘据战败的消息传来,她就换上了作为皇后的华服,挥退了慌乱的宫人,然后,她从容取出当初拿来毒杀了当利公主的毒药,一口饮尽。等到刘彻的人过来的时候,卫子夫早就断气了。
刘彻听说了卫子夫的死讯,他沉默了一下,叹道:“既然皇后已经自尽,那就这般吧!”刘彻这会儿也有些疲倦,虽说刘据走到这一步,也是自己逼得,但是当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刘彻还是有些伤感的。毕竟,对刘据,他真的一度寄予厚望,谁能想得到,刘据最终又跟他越行越远呢?
对于一个帝王来说,私情并不重要,刘彻觉得自己需要对大汉的未来负责。以前刘彻觉得一个仁厚的天子对于大汉的未来有好处,所以,即便是刘据有些出格的地方,刘彻也忍了,甚至在刘据有些不安的时候,还亲自加以抚慰。但是,刘据仁厚的地方显然不对劲,他要的是一个如同孝文皇帝一般,对小民仁厚的皇帝,而不是一个寄希望于自己对那些地主豪强仁厚,然后这些地主豪强也会以所谓的道德对小民仁厚的皇帝。这不是开玩笑嘛!你对那些地主豪强仁厚,他们只会蹬鼻子上脸,一个个变着法子从你口袋里掏好处。刘彻记得,之前齐国就有过问题,整个齐国,几乎绝大多数百姓都沦为了那几十家地主的佃户,齐王一系跟这些地主同流合污,最后以至于出现了百姓□□的情况。
老刘家一直记得,秦国到底是怎么失败的,秦国不是败在了六国那些企图复国的王族贵族手里,最后是亡在一帮活不下去的黔首手里。百姓因为沉重的劳役还有教条死板,偏偏还要面面俱到的秦法逼得活不下去了,所以,始皇帝死后,原本的星星之火就这么有了燎原之势,很快就一发不可收拾。
当年夏国那会儿百姓“时日俱丧,吾与汝偕亡”的呼喊如今没什么人记得了,但是,陈胜吴广起义造成的影响,老刘家一直记在心里。地主豪强有什么好怕的,他们才多少人,真正可怕的是那些被逼到了绝路的百姓。刘据这样的天子,可能许多大臣会各种称赞,但是,但是,百姓可不管上面怎么吹捧,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土地越来越少,自己的负担越来越重,自己别说是养活家人,连自己都养不起,到了这个时候,他们难道还管什么仁君的名头吗?
所以,不管曾经对这个儿子有过多少感情,到了这个时候,刘彻也只能是下了狠心,在知道刘据自尽之后,刘彻内心深处其实松了口气,毕竟,真要是让他亲自下令杀死这个长子,刘彻真不知道自己到时候能不能狠得下这个心。
在知道刘据起兵造反之后,好几个人都油然生出了“终于来了”的感觉。诸邑公主和卫伉这几年被这件事折磨得不轻,如今一个个在家也是胆战心惊,生怕一觉醒来,就看到一帮如狼似虎的军士冲进来,将他们带到廷尉中审问。
好在这样的事情暂时还没有发生,大家都在战战兢兢地等待,看刘彻会不会借题发挥,将此事扩大化。
有人自然是希望刘彻扩大打击面的。像是刘彻身边几个跟刘据有罅隙的人就准备趁机将可能与太子有关系的人一网打尽。因此,先是太子宫跟着搜出了用于巫蛊的人偶,然后又有跑出来告发诸邑公主、阳石公主等人与太子勾结。
结果刘彻一听就是冷笑,别人也就罢了,这两个女儿因为婚事的缘故,跟刘据差点就老死不相往来,她们巴不得刘据一辈子做太子,永远别想登上皇位呢!
刘彻先是干脆利索地将刘据那些臣僚乃至宾客杀得干干净净,那些谷梁派的学者还让自家的家丁佃户加入了叛军,自然这些人也不能放过,至于跟刘据走得比较近的那些外戚列侯,同样没有逃得过刘彻的清算。总之,在接下来半个月时间里,天天有人被推到渭河边上斩首,渭河之水因此都被染红了。
刘彻这一手只杀得朝堂上一片胆寒,一个个都如坐针毡,生怕哪一天屠刀就落到自己头上。结果,刘彻将之前那些人杀干净之后,忽然又表示,太子巫蛊诅咒之事,是人阴谋陷害,所以,又干脆利索地将之前老是在自己身边说太子坏话的一帮近侍乃至近臣也杀了,其中甚至包括了韩说,这位是韩嫣的同母弟弟,韩嫣死的时候,韩说年纪还小,后来稍微大了一点,就被刘彻召到了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