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常风道:“既然皇上要巡幸宣府。至少该调团营主力前来护驾!”
“另外,一旦锦衣卫获知鞑靼人有大规模南侵的迹象,请皇上立即返回京城!”
正德帝笑道:“好吧。就听常卿的,调团营主力到宣府!”
“张永,朕任命你为保驾副将军。”
转头正德帝又望向了一旁侍立的魏彬:“魏彬,朕任命你为保驾大将军。你们二人立即返回京师,调团营来主力保驾。”
按照资历,应该张永为正,魏彬为副。但正德帝反其道而行之。因为相比于有主见的张永,魏彬更顺从于他。
此时宣府有尤敬武的两个营。另外十个营尚在京郊。
宣府到京城只有三百里而已。只要军令一到,团营主力数日便可赶到。
正德帝下了这道旨意,常风长舒了一口气。他心中有数,皇上这些年可不光在胡闹。他一门心思扑在练兵上。十二团营的战力与弘治朝相比已有了质的飞跃。
只要精锐团营全部来了宣府,正德帝便出不了岔子。
然而,常风没高兴多久,正德帝立即补充道:“魏彬,朕给伱三个圣旨军令锦囊。你们回到京城时,打开第一个锦囊。”
“带兵到达宣府城门时,打开第二个锦囊。”
“到了朕与你约定的日期,打开第三个锦囊。”
《三国志通俗演义》已经在大明流传甚广。正德帝这是在学诸葛亮。
常风心里“咯噔”一下:调兵来宣府护驾哪有那么复杂?一道军令三四天大军便至。要什么锦囊?
但常风又怕正德帝变卦。不好提出异议。
常风哪里能想到,正德帝在下一盘大棋!这三个锦囊是重要的三步。
正德帝的这盘大棋是这样滴。
朕想御驾亲征,文官的阻力太大。那好,朕来一招诱敌深入。诱使小王子率鞑靼主力南下决战。
可是,小王子这条大鱼不好钓啊。得有一枚足够大的鱼饵。
那朕便以身犯险,做这枚小王子无法抵挡诱惑的大鱼饵!
至于钓场呵,并不在宣府,而在大同!
朕会牵着小王子的鼻子,一步步将他牵到大同去!
这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计划。正德帝以身做饵,他的勇气不亚于当年的太宗爷!
正德帝绝对不是史书中被文官摸黑的“一无是处的荒唐皇帝”。其军事才能与王恕、马文升、王越难分伯仲。
至于仇钺,更不能与正德帝相比。仇钺撑死是猛将之才。正德帝却是掌控全局的帅才。
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梁储等人也只能跟正德帝妥协。
三位阁老决定留在宣府。与皇帝同生共死。
正德帝欣然应允。他虽烦这三个老家伙。但他并不忍心让这三个老家伙跟着受鞍马劳顿的兵戈之苦。横竖他预定的战场不在宣府,而在大同。三个老家伙愿意呆在宣府就待着吧。
常风突然提出了一个请求:“禀皇上,常青云已与定国公家的二小姐订了亲。请皇上下一道旨,命常青云返回京城完婚。”
常风的提出请求的原因是:就算把团营兵全调到宣府,宣府还是有风险。我陪皇上您在这儿冒险就罢了,至少把我孙子放回京城。
他觉得这点面子正德帝还是要给的。
正德帝却一挥大手:“绝对不成!常青云如今是镇国公朱寿的马弁!哪有主帅身处险地,马弁跑回老家完婚的道理?”
常风嘴上没再说什么。心里却是一顿妈卖批:皇上,您还知道宣府是险地啊?!你要找死,干嘛非拉上常家嫡孙?
君臣之间达成了妥协。常风在宣府住了下来。魏彬、张永则快马赶回京城。
三天后,京郊,十二团营。
张永一勒马缰:“可算赶到了。小魏子,咱们这就调兵北上。”
魏彬却道:“张公公稍安勿躁。容我打开皇上给的锦囊。”
其实魏彬也不知道锦囊中的内容。
他打开锦囊后朗声念道:“上谕。着魏彬、张永打开锦囊半个月后再带兵开拔,赶往宣府。若提前一日开拔,军法无情,杀无赦!钦此!”
听到这道圣旨,张永目瞪口呆!
皇上几个意思?调兵护驾刻不容缓,他却让等半个月再开拔?
张永道:“小魏子。这道圣旨咱们不能遵。团营早一刻赶到宣府,皇上的危险就少一分。”
魏彬却道:“张公公,您是前辈。但这回我不能听您的!自古军令如山倒!何况是天子发出的军令!”
“我是此番保驾的大将军。我会严格执行皇上的军令!”
张永色变:“魏彬,你真把自己当盘菜了?你领过几次兵,打过几仗啊?!兵,我今日是调定了!”
“我倒要看看你拦不拦得住我!”
跟张永的资历相比,魏彬就是个丸子辈儿的。
从怀恩做内相时,张永就掌御马监了。那时候魏彬还在山东河道衙门的床榻上给监管太监郭奇驴扮小媳妇儿呢。
张永如果抗命,硬要调十个营立即北上。各营的都司、指挥使一准会听他的,不会听魏彬的。
要知道,十二团营几乎全部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