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团圆饭,常风去了刘笑嫣的卧房。 夫妻一年未见,宛如陌生人相媾。那真是房顶上种麦子——刺激(脊)! 事罢,常风满面春风,哼着小曲儿,志得意满的提上了裤子。 刘笑嫣道:“你离京这一年,寿宁侯府里那俩活阎王更加无法无天了。” 常风叹了声:“那俩小王八蛋也就皇上能管得了。但皇上舍不得管。迟早闯出大祸。” 刘笑嫣道:“张皇后哪儿都好。譬如在后宫提倡节俭,善待宫人之类。唯一的缺点就是护犊子。” “她拿那两个弟弟,简直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加上......” 常风问:“加上什么?” 刘笑嫣道:“加上张皇后的宠宦李广一个劲的挑唆两位国舅横行不法。” 常风道:“李广那厮还赶不上尚铭呢。尚铭当权时,聚敛钱财的一半儿都拿来了扶老济贫,兴建义学。” “李广仅仅是为了肥私。唉。千百年后,若史书上对大明弘治大皇帝有微词,一定是‘专宠中宫’四个字。” “凡跟中宫有关系的人。无论是否犯罪,弘治大皇帝一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凡中宫外戚,弘治大皇帝必极尽恩荣,加恩到了耸人听闻的地步。” “张家两兄弟才十九岁啊。一個封侯,实授都督。一个封伯,实授都督同知。” “多少百战沙场的老将,为朝廷奋战一生。即便归天之时,都很难得到追授都督的虚衔。更别说实衔了!” 翌日清晨。 常风穿过金水桥,来到奉天门前,列队入武官班,准备参加早朝。 他惊讶的发现,张延龄、张鹤龄竟然站到了武官班首! 百官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要知道,太祖爷规定御门早朝时,武官班首站五军都督中资历最深者。 以张延龄的资历,应该站在第五位。更别提老二张鹤龄根本不是都督,只是都督同知了。 早朝开始。 马文升先禀报了明年京察的准备状况。 以前老马当兵部尚书,使命是折腾武将。 如今当了吏部尚书,使命是折腾文官。 弘治帝满意的说:“一切皆按老先生所奏。” 弘治帝很给马文升面子。口称其为“老先生”。 随后,弘治帝道:“朕已命牟斌为锦衣卫指挥使,常风为左同知。” “常风,右同知、左右佥事的人选你考虑好了嘛?” 众臣心中愕然:皇上把挑选锦衣卫三个要职的权力交给了常风?常风不愧皇上身边的第一宠臣啊! 常风答:“禀皇上。孙龟寿入卫六十六年。乃七朝老臣。臣以为,应由他担任右同知。与臣共辅牟指挥使。” “钱宁精明强干,应由他担任左佥事。” “王妙心年轻有为,心思缜密,精通南司事务。应由他担任右佥事,兼任南镇抚使。” “石文义忠诚可嘉。应由他接任北镇抚使。” 常风这是在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给以上四人送人情。 至于徐胖子,常风知道他有公爵爵位要承袭,不在意在卫内的升迁。故没有举荐。 侍立在弘治帝身边的钱能,心中连连感叹:不愧是老内相的干孙啊!常风这人真是仗义! 武官班中的左军都督石文忠亦是对常风十分感激:我那弟弟我晓得,能力一般,水平有限。全靠常风提携才有今日。 弘治帝道:“照准!诸位爱卿可知,常风真乃大公无私,淡泊名利之人!” “朕昨日命他为指挥使。他坚辞不受,向朕推荐了牟斌!” “牟斌,今后你要在锦衣卫中好好配合常风。” 弘治帝的最后一句话,直接确立了常风在锦衣卫中的至高地位。 牟斌是上司,应该是常风“辅佐”牟斌。 在弘治帝嘴里却成了牟斌“配合”常风。 皇帝、重臣说话,从来不会随便说说,一定内涵深意。 满朝官场老油子立马闻出了味儿:看来今后锦衣卫还是常风说了算。 散朝之后,常风回到了锦衣卫,在校场点齐数千袍泽。 校场上摆着几把椅子。其中两把并列在中央。其余椅子则是雁别翅排开。 那两把椅子,自然属于牟斌和常风。 孙龟寿、钱宁、王妙心、石文义、徐胖子等人分列两侧。 常风高声道:“诸位袍泽听了。自即日起,牟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