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和:“没错。刘文泰就是个愚蠢的小人。走,我领伱进宫面君!” 杨一清听后一脸激动的表情:“面君?能否容我换上朝服、梁冠?” 杨一清为官十九年,从未得到过单独面君的机会。 面君对于常风来说是家常便饭。对于杨一清来说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常风道:“好,我等杨主事。” 大明最正式的官员着装是穿朝服,头戴梁冠。 梁冠颇为讲究,公戴八梁;侯、伯、驸马、一品官戴七梁;二品官戴六梁。依次递减。 杨一清是正五品,戴三梁冠。 杨一清洗了脸,换好了朝服、三梁冠,收拾妥当,来到常风面前:“劳烦常镇抚使带我入宫。” 常风看了看杨一清。心中暗笑:杨老兄换上朝服、梁冠,还是比虎子难看啊。 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这话在杨老兄身上不管用。 二人进了宫,来到了乾清宫大殿面君。 他们跪倒在弘治帝面前。 弘治帝是第一次见杨一清。他命道:“杨一清,抬起头来。” 杨一清这一抬头不要紧,吓得弘治帝一缩脖儿。 弘治帝察觉到自己在臣子面前失礼了,只能从言语上找补:“啊呀,杨卿真是奇人异相。” 不愧是大明天子。情商就是高。 低情商:长得比狗还难看。 高情商:奇人异相。 杨一清道:“多谢皇上夸赞。” 一旁的常风强忍住笑:皇上哪儿是夸你。 此番查办弹劾案,杨一清是负责人。常风只是在名义上跟随他观政。 杨一清禀报了此案的来龙去脉。 弘治帝听后点点头:“果然是栽赃。我就说嘛,老王恕不会干这种糊涂事儿。” “杨一清,你们刑部立即缉拿刘文泰。跟都察院、大理寺会同审问清楚,定出罪名。” 杨一清叩首:“臣遵旨。” 弘治帝有些好奇:“杨一清,你是哪年的进士?” 杨一清答:“臣是成化八年殿试三甲第九十五名,赐进士出身。” 弘治帝差异:“为官十九年,还只是郎中?” 杨一清苦笑一声:“禀皇上。臣不长进。” 常风替杨一清说起了好话:“皇上。当年殿试时,本来先皇御览文章后,给杨郎中定的一甲第二。” “后来殿前回话,因杨郎中奇人异相。先皇将他定在了三甲九十五。” 弘治帝心中了然:原来是因为长相丑陋导致科举、仕途不顺。 弘治帝有意考考杨一清。问:“你在刑部主管北直隶刑名。你认为北直隶刑名有何可取之处,又有何不足之处?” 杨一清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对答如流。在短短一刻时辰内,将北直隶刑名状况全部介绍给了弘治帝。 弘治帝万分满意:“卿之才不止一个正五品郎中。你先下去吧。” 杨一清离开了大殿。 弘治帝对常风说:“此案已了结。你可以结束在刑部的观政了。刘文泰蠢得令人发指,让你去查简直是大材小用。” 常风道:“皇上过誉。” 弘治帝又叮嘱他:“有件事朕要提醒你。今后锦衣卫对待文官,至少在明面上要尊重。不要非打即骂。” “省得有人说朕以家奴治天下,视文官为奴仆的奴仆。” 常风拱手:“臣牢记圣训。” 刘文泰被捕了。三法司会审,他并未供出幕后主使丘濬。他心里清楚,若不供出丘阁老,他尚有一线生机。 若供出了丘阁老,他十死无生。 这也是弘治帝想要的结果。他要把理学大师丘濬留在内阁,以安抚天下读书人,表示皇帝尊重圣人之学的态度。 当皇帝就是这样,名臣贤臣要用,奸臣要用,腐儒庸臣同样要用。 刘文泰诬陷案,只等三法司定下处罚便能结案。到时朝堂会归于平静。 然而,万万没想到还是出事了! 联名参劾王恕的二百四十六名官员中,有整整一百五十多人是在京的。 刘文泰被抓,这一百五十多名京官,竟然来到了王恕府邸前堵着门叫骂。 锦衣卫北镇抚司。 常风正在值房查看这一旬的抄家总账。这两年王恕在吏部严管京官、地方官,当官的收敛了不少。 这就导致查检千户所的生意,不似弘治帝刚登基那会儿兴隆了。 徐胖子火急火燎了跑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