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带着大军来到了南京城下。
南京城的城门紧闭。
作为明帝国的都城,这座城池被修缮得极其牢固。厚实的砖石层层垒砌,士兵们站在城头,用火炮和弓箭对准下方的北军,只等守将一声令下,就要万箭齐发,开始这场血腥的战役。
然而守将站在城墙边上,直直地盯着下方的大军,迟迟没有下达号令。
他在犹豫。
如今大势其实已经明朗了,北军十二万兵临城下,而南京虽然城防坚固,但是城内大军已经几乎被全部抽调,只有两万的守军,且士气低落。
他心中,忠诚与趋利避害的本能在纠缠对抗。
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身着精良甲胄的士兵分开大军,来到了城墙之下。
“传燕王殿下的话!”那亲兵大声喊道:
“我军到此,是为一正帝位,匡扶天下,清扫乱臣。”
带上他们一起,自己也会更加安全一些。
“待我攻开城门,尔等皆是助纣为虐之徒,到时候不仅身死,还要被天下人唾弃!”
“我这里有十二万大军,勇士们磨刀霍霍,准备用你们的鲜血,成就他们的功名!”
“开城门!”
却有一个小宦官连滚带爬,来到了建文的龙椅之前。
徐辉祖把剑拔出,横在了他的面前,沉声道:“今日中山王府中人,谁也不许出去。”
他的脸上带着恭敬的神色说道:
“陛下,宫里的人都跑散了,只,只剩下奴婢了,上哪儿去找柴火啊……”
朱允炆一瞬间明白了。
“我徐家乃是公侯之家,自有我们的气节。你如此去迎接,倒与那些蝇营狗苟的小人相似,这成何体统?”
朱允炆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无数的北军士兵涌入,清理着街道,将城墙上的士兵们缴械。
“我知道。”徐辉祖阴沉着脸:“所以当陛下要求我领兵随曹国公出征的时候,我托病拒绝了。”
身后跟着的,是诸王。
等到他们在后方得知消息的时候,仗已经打完了。
没有人回应他,奉天殿空空荡荡的,又好似已经有了答案。
但是朱棣很贼,他在刚刚成为盟主的几场征战之中,总是令自己的部下当先锋、打头阵,而其余的诸王军队则负责追杀等等,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按照计划,他们将会在这场战争中保存实力,并在最终攻下南京的时候出手,争夺皇位。
他来到皇城的大门之前,只见皇城门紧紧地闭合,上面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卒。
然而令他疑惑的是,听到他的喊话,城墙上的士兵们虽然面面相觑,低声议论着什么,但是并没有动弹的意思。
朱棣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终于回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地方。
守将的手掌紧紧握起,放开,如此数次。
“进城,进城了……”他低声地呢喃,随后好像是醒了过来,他忽然大声说道:
“大哥,那是姐夫……燕王啊!都已经到了这个时候,难道你还要替建文皇帝卖命?”徐增寿慌忙说道,他生怕自己的大哥认不清局面,愚忠建文:
那场大战虽然获胜,但是激战一天,也不是开玩笑的。
他最终还是重重一掌,拍在城墙上。
现在,他们已经没有和朱棣对抗的实力了。
那忠心的小宦官跑到朱允炆的面前,带着哭腔喊道:
“陛下还是呆在宫殿里好,外面兵荒马乱的,并不安全。”
“万岁,燕逆进城了!”皇宫之中此时到处都是乱跑的人群,他们如同无头苍蝇一样乱转,不知道干些什么,只知道他们的天塌了,要改朝换代了。
他突然低声道:
士兵们将目光投向了守将,他们动摇了。
“你带人去找柴火,把朕,和这皇宫统统烧了,一点也不留给燕逆!”
“当初建文帝登基的时候,除了李景隆,咱们武勋可是一个没叫,他们可根本没把我们当自己人啊!”
看到这副场景,朱允炆松了一口气:朝廷里,还是有忠于他的臣子的,看,这不是还有将士,在城破的情况下,还打算为自己尽忠。
“但是,我依然不允许你出去迎接。陛下已经告祭上天,登基为帝,那么他就是皇帝。燕王可以把他赶下台,那是他的本事;但是只要他一天没有坐到皇位上,他就还是叛臣!我们徐家,只效忠那个坐在皇位上的人。”
“现在打开城门,你们依然是功臣,是正帝位,清逆臣的功臣!你们将得到封赏。”
“奴婢……遵旨。”
“陛下,您还是回去的好。”那个将领并不搭理小宦官。他又重复了一遍,那弯曲的身体缓缓挺直,在阳光下看不清他的脸庞,但是那眼珠子却在黑暗中闪闪发亮,朱允炆看得分明,那是贪婪。
一席话骂得徐增寿低下了头,他似乎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低声回答道:
“黄子澄呐!方孝孺呐!齐泰何在?你们口口声声说忠君爱国,现在你们都在哪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