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凯旋而归,朱元璋欣喜过望,亲自远出城外相迎。
百姓人山人海,将士山呼海啸,大明武功之强大,自豪感之汹涌,在这一刻几乎达到了顶点。
众人尽情喧闹,高兴之余,朱元璋又想起那些战死在前线的将士们。
大明此番遭遇前所未有之强敌,折损之惨重也是历来从未有过,就连国公常遇春也难以幸免。
初见常遇春时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朱元璋心生哀痛,决定先筑高台,大举祭拜阵亡将士后,再论功行赏犒赏三军。
这场祭拜举国哀嚎,惊天动地,但惨烈的伤亡没有吓到坚强的华夏子民,反而让大家更加坚信,只有自强不息,勇敢无畏,才能永葆世代安宁。
这场战争也让朱元璋意识到,即便一统中原,也不能武备废弛,重文轻武更加要不得。
在朱文正的建议下,在刘伯温等一众能臣干吏努力下,大明开始逐渐走上一条武文并进的独特道路。
更重要的是,随着海运开放,大明水师日益强大,国库充盈,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一切都开始变得欣欣向荣。
一个空前繁荣的大明盛世正在逐步成型,古老的华夏将再一次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
…………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又是北平。
此时的北平早已光复,车马水龙,人声沸鼎,无数百姓争先恐后涌向城门,只为了一睹王师风采,以及那位传说中护佑大明的战神。
明军浩浩荡荡开出城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个个龙精虎猛,铠甲精良,一看就是久经战阵的精锐之师。
更难得的是,象征着天子的龙旗也树立于城门外,预示着当朝皇帝朱元璋居然亲自赶来为大军送行。
人群中,谢翠英抱着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娃娃,两眼微红的看向朱文正道:
“此去路途遥远,你切记要照顾好身体……”
朱文正一身大红戎装英姿勃发,身旁挺立着魁梧雄壮的追风兽,四周环绕着蓝玉、沐英、赵普胜等人无一不是当世赫赫有名的猛将。
他立于人群之中极为耀眼,周围百姓投来的全是羡慕崇拜的眼光。
然而,这一切虚荣繁华,似乎都不在朱文正眼中。
他只是一脸深情的看着谢翠英,先温言哄她放心,又冲她怀里小娃做了个鬼脸,逗的娃娃咯咯大笑起来。
这娃娃长得十分水灵,既有谢翠英的灵性,又有朱文正的英姿,任谁看了都喜欢非常。
他粉嘟嘟的脖子上还挂着个玉佩,这是当初常遇春送给朱文正的求子观音,没想到却是真的灵验。
如今朱文正终于为人父了,只是物是人已非!
看到这块玉佩,一旁朱元璋也想起了常遇春,想起了不久前发生的那场旷世之战。
朱元璋虎躯一震,一脸郑重的向朱文正交代道:
“此去扫荡漠北,你任重道远!
务必要扬我国威,展现我大明赫赫武功,使一切宵小不敢有窥探之心!”
朱文正肃然一诺道:
“请叔父放心!
自古以来,我泱泱中华深受游牧祸乱之苦。
即便以始皇帝之雄才大略,也只能修长城以求自保!
然陛下励精图治,我大明臻臻向荣,国力雄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此番远征,孩儿必当深入蛮荒,一扫蛮夷,让这些跳梁小丑,知我大明之雄风!
此番过后,定要让四夷皆服,见我王旗者,莫敢不尊,莫敢不从!”
“好!”
朱元璋龙颜大悦,他早年孤苦,起义后更是数次险些丧命,自从有了这个侄儿,在洪都力挽狂澜,东征西讨,竟一路建立起一个诺大的帝国。
每当念及此处,朱元璋都在心中大呼苍天有眼,我老朱家总算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朱元璋满眼都是爱怜,握紧朱文正的手深情道:
“有你在,有标儿在,我可就放心了!”
…………
朱文正率军向前没走多远,忽见一员大将横刀立马,挡在三军之前。
朱文正定眼一瞧,来人正是张子昂。
只见张子昂一身银盔银甲,手持长枪,一副来者不善的模样。
胡大锤刚刚准备拔刀,朱文正一把拦住,微微一笑道:
“看样子,你是还没死心?非要打一场?”
张子昂手腕一抖,枪尖寒芒一闪,直指朱文正,空气瞬间紧张起来。
面对如此强敌,朱文正却毫无动作,只是盯着张子昂笑而不语。
张子昂被笑得浑身不自在,怒道:
“你可是轻视我么?”
朱文正摇摇头,风轻云淡道:
“你招式虽老辣,可出手却没有杀气啊?”
张子昂脸额一红,作势就欲冲过来,可朱文正就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模样。
良久,张子昂仿佛泄气了一般,把长枪往地上一扔,语气竟带着几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深沉:
“你说得对!
上一代人都过去了,都是华夏子弟,再打打杀杀又有什么意义?
这段时间我游历了很多地方,百姓安居乐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