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郭康叹了口气,说:“犹太商人挤走了弗拉霍斯,乔安娜干掉了犹太商人,弗拉霍斯又骗了乔安娜。钱的循环运转,真神奇啊……”
“不是说这个。”脱欢提醒道:“我是说造假这个事情,是不是给了你启发?”
“对,因为这是各个文明都很常见的现象。”郭康点点头,回到了话题:“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弗拉霍斯制造的假古董,其实不是真的在‘仿造’。相反,他自己收藏的真古董,和这些赝品,长得并不一样。”
“我问过他为什么,他给我说,客户虽然喜欢古玩,但他们真正热衷的,却不是古玩的真实样式。相反,这些人更喜欢的,是他们想象中那种完美的古董。比如,真正之前的古玩,是花纹、色块都保存完好的那种,图案也是越清晰越好;但蛮族暴发户,却喜欢大理石原色,甚至会把宝贵的花纹刮掉。”
“他们的复古,也是这种……乔安娜式的爱好。说是在弘扬古代的东西,实际上还是按着自己的想法来。当然,这是好还是坏,得看具体情况。这一点,欧洲人和塞里斯人,其实都差不多。”
“就算是对天神本身的描述,也是明显在变化的。最早的时候,天,还有代表天的天帝,是有人格的神,而且往往不止一位。不同地方,对于谁是天帝,似乎也有不同理解。这些说法,在传世的文献里,依然能找到痕迹。”他介绍道:“不过,汉儒对这些神话,却不怎么喜欢。”
“那个时候,荀子的后学们影响很大,从秦朝的李斯到汉初的张苍,都是他的学生。而荀子对天的态度,是‘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觉得就算这个神存在,也不应当只是崇拜仰慕,而应该想办法像对待物件一样,把祂畜养起来控制祂。”
“这边的人,要是见识了这种想法,怕是要发疯吧。”脱欢摇头说。
“想要控制神的人,就算出现在文学作品里,估计也是超级反派的角色吧。”郭康也赞同道:“不过当时,这就是显学。老师都直接这么说了,学生们的态度也可想而知。”
“其实那时候,各种古老怪异的神灵,依然在民间各地广为流程。古代典籍里的神,其实更接近这种设定。但汉儒认为,这些说法显然都不够‘雅驯’,需要进行调整。而且,这帮人的手段也很糙,比较关键的典籍,还只是冒充、改写。有些书,干脆就是挂着古人的名字,然后自己从头开始编。”
“在这样不断的努力下,天也就逐渐褪去了早期的色彩,不再是具有明显性格的神灵。天,和天对应的神,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故事,都不再重要,而是成为了一种抽象的概念;各种原始神灵也被归结为历史的一部分,乃至直接作为上古圣王看待。整个神性体系,就这么构建出来了。”
“这个体系,也完善多了。”他对比道:“春秋的时候,只是有人开始主张,人比天神更加重要。而到了汉朝之后,神性如何产生,如何赋予,已经捋得很清楚了。”
“相比而言,董仲舒给汉武帝介绍的思路,算是比较温和的。不过他还是坚持说,天是万物之祖,而天创造万物,就是来养活人的。而且,人与天的构造相互契合,因为人原本就是天按照自己的样子而创造的。所以人是世界的中心,具备与天相互感应的能力。”
“这样一来,天意的变化,实际上就成了人心变化的一种体现。董仲舒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方式,建立一个百姓被皇帝统治、皇帝被上天管束、上天又代表百姓的循环,从而维持各方的均衡。皇帝可以获得很高的神性认可,百姓也可以免于苛政。理想情况下,算是双赢的结果。”
“汉武帝本人并不喜欢这种思路。那时候汉朝是极盛期,皇帝的威望极高,汉武帝本人也有能力,显然不想受制于外物。对策之后没多久,董仲舒就被赶出长安,专门打发到脾气不好的诸侯王那边当相国。之后虽然活了下来,但也长期远离权力核心,直到最后辞官回家,再也没得到重用。但是,后面的皇帝,没有他那么强势。这个神性体系,还是渐渐被采纳,最后成为了主流。”
“这也就是我刚才说的,中原一直以来的合法性体系。这里面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人本身就有神性。”他最后总结道:“表面上是天给皇帝赐予了神性和统治合法性,但天本身和人紧密相连,天自己的神性,都是通过代表民众来获取的。到宋朝的时候,二程干脆认为,不需要这个合一的论证,因为人和天本来就是一体的。”
“我想,这看起来是限制了教会的释经范围和国君的行事自由度,但我们这个世界,权力和职责都是对等的。付出这些代价,得到的就会是极高的合法性。所以虽然有这些约束,历代以来,大家都还是这么去做,争相鼓吹自己上应天命,下顺民心。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其中的好处。”
“虽然看起来距离很远,但我们拜上帝教的教义里,也不乏可以挖掘的内容。我们和塞里斯的国教一样,都是一神教,模仿他们进行解释,其实也不会太难。”他建议:“我敢这么说,也是查了不少典籍,还咨询了几位神学家,才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