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现在移民依然要以内陆的马塔贝莱省为主,所以我们不能在大方向上有所改变,尤其是东部地区的移民,相较于其他地区还是太多了。”
恩斯特嘴上这么说,实际上东部地区的人口并不算多,即便去掉索马里和肯尼亚的干旱地区,东部也有近两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个数量下东部不足两千万的人口,显得十分单薄。
“马塔贝莱省是工业省,所以对产业工人的需求相当旺盛,但是马塔贝莱省因为处在内陆的原因,人口又偏少,而现在移民市场又不景气,所以政府在工作分配上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实现东非人口由东部向内陆和其他地区辐射扩散。”
大政府就是这方面比较方便,东非政府掌握着国家资源,通过这些资源优势来调度国民,这一点和前世苏联很像,把工作岗位设在西伯利亚,不想去也要去。
而马塔贝莱省作为东非重点发展的工农业省份,就业机会也最多,所以岗位多。
马塔贝莱省的唯一缺点就是交通是一个硬伤,铁路虽然通过马塔贝莱省,但是铁路成本高于水运,而东非的内河航运整体发展有先天不足,这一点不是通过人力和政策就能改变的,反而是湖泊航运发展的十分兴旺,大湖(维多利亚湖),索伦湖(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图尔卡纳湖的航运发展都不错。
说到东非的铁路,今年只新建了一千五百公里,主要还是东非政府今年办的事太多,所以给铁路部门的发展经费也大不如前。
不过恩斯特认为这是好事,东非铁路和海军一样,都是靠着砸钱在极短时间做出来的,这种一口吃成胖子的做法是不可持续的。
东非作为后发国家,实际上资金是相当有限的,不过因为东非地大物博,人口也将近五千万(包括黑人),现在的财政收入也十分可观,至少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要充裕。
这还是恩斯特十分克制的原因,东非大量成立的国有企业,而不是只想着捞钱,和王室企业有重要区别,王室企业也就是霍亨索伦家族的私有企业,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没有区别,以盈利为目的,虽然有时会接济东非,但是账目也是分开计算的。
这几年恩斯特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东非,所以对黑兴根财团的发展也以求稳为主,不过黑兴根财团已经发展到了企业所能达到的上限,用一句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来形容也不过分。
现在黑兴根财团主要作用还是投资和控制渠道,是东非和德意志地区的技术,资金,人才,市场连接点。
尤其是技术层面,东非至今没有遇到技术上的壁垒问题,黑兴根财团起到了很大作用,因为黑兴根财团掌握了大量的专利。
现在东非发展,高端产业不太容易进场,还是在攻克中低端产业,当然,一些新兴产业东非也在提前布局,尤其是恩斯特看好的电力和汽车产业。
不过,贪多嚼不烂,现在汽车产业也还没有出现,恩斯特也只是让黑兴根能源动力公司继续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不断积累经验。
当然,有可能的话,恩斯特肯定想电力和汽车产业同时上马,但前提是资金充足,而现在东非恰好没有这个条件,要钱的地方太多,所以恩斯特只能先着重改善东非的基础设施条件。
“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这是前世远东的发展经验,所以恩斯特也是延续这一做法,而且恩斯特认为先把配套服务做好,未来东非发展汽车产业也会更加顺利。
至于东非汽车产业什么时候上马,恩斯特决定等到卡车技术相对成熟后在东非推广,至于汽车,还是要在欧洲建厂。
卡车和拖拉机等对提高生产力生产大有帮助,而汽车在刚出现时完全就是奢侈品,实用功能并不是很突出,更多是为富人和权贵服务。
所以要是在东非先搞汽车,恩斯特觉得不是很划算,不过也不是一刀切,东非可以小范围推广汽车产业,主要是满足政府和外贸需求。
当然,这里恩斯特也有一个小算盘,那就是“品牌”,恩斯特有前世的经验,所以对品牌效应相当重视,东非虽然暂时不会大力发展汽车产业,但是也要先把茅坑的位置站住。
试想一下,等到了二十一世纪“百年汽车”品牌,就感觉逼格和气质一下就升华了,而汽车又是很容易攀比的商品,平民和富人都消费的起,所以现在东非不把全部精力放在汽车产业上,也要先把名声打响。
所以恩斯特想着,到时候世界
至于试验车,黑兴根财团在欧洲早就做出来了,只不过还在努力提升性能,缩减成本,方便推出的时候直接占领市场,同时和未来的竞争者直接拉开差距。
除了这些原因以外,东非也不适合商业汽车的推广,东非现在的经济体制算是半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应对市场需求变化有时是比较迟钝的,这样不利于汽车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至于把汽车产业放在欧洲发展,这一点就没有问题,只不过钱是让黑兴根财团赚走了而已。
至于东非主要还是提高生产力为主,所以许多投资不太考虑成本问题,先凑合着用,现在这套发展模式还是很适合东非的。
东非实际上和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