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干粮自己又不是没吃过,一个比一个难吃。 就算看起来花样百出,也改变不了它的本质——难吃! 如果不是不好吃,军队怎么放心发下去。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类似“炒米”的米饭,把做熟的米饭晒干,作为军粮运输保存,需要的时候用热水一冲。】 【现代有一种“米茶”,有说起源于唐朝也有说起源于明朝,各种说法不同。不过顾名思义,是用米泡茶。它的做法很简单,把大米或者小米像是炒茶一样炒熟,炒到发黄喷香,干燥的炒米可以保存很久,使用的时候热水煮或者直接冲泡也能食用,就很香。】 【以上都是士兵随身携带的干粮,是行军途中尽可能节省时间时补充体力的做法。 还有伙头兵加工的食物,比如肉类。】 同样为了保存的时间更长久,肉类一般需要腌制,最有名的军队肉类就是金华火腿。 在民间,金华人民坚持认为金华火腿的发明者是金华籍抗金名将宗泽,不过这个传说正史上同样找不到记载。 金华火腿有很多品种,隆冬腌制的冬腿、月牙形的月腿、烧竹叶熏出来的熏腿、白糖腌制出来的糖腿,和狗腿一起腌制而成的戍腿等。 . 南北朝时,出现了鸭肉包饭,甚至有因为临时改善伙食打胜仗的。 齐陈国大战时,战前陈国士气不高,陈国会文帝巡视,发现了士兵对军粮并不满意,吃得无精打采。 军中原本以麦屑为饭,以荷叶裹着吃,偶尔能吃一下麦饭已经不错了。 士兵吃着的麦屑连麦饭都不如,类似吃糠。各个显得无精打采,看起来战斗力更差。 陈国会文帝见状,立刻让人送来米三千石,鸭千只。 “把米和鸭好好做,让大家吃好点。” 非常朴实的话语,但是非常有效果。 军中的伙头兵看到白米与活鸭,兴奋地立刻开始宰鸭淘米,开始烹饪。 白米饭的香味与鸭肉的肉香味飘荡在军营上方,士兵们的精神肉眼可见的兴奋了许多。 等到食物出锅,每位士兵都有盖着鸭肉的米饭,士兵们用鸭肉包饭就食,吃得非常兴奋。 士兵们齐齐放肆吃喝,饱餐一顿后再战,瞬间攻破齐军。 ——不过陈国皇帝之所以那么大手笔送来白米三千石和鸭千只,也因为当时的地点,在南京。 江南河网密布,不但盛产水稻,自古以来就适合养殖鸭,陈国圈地养鸭产业非常成熟,皇帝更是不缺鸭子,大手笔一挥赢得士兵战斗力,打败齐国获得更大的国土,这笔生意不亏。 【草原民族因为牛马多,军中主粮以肉食和奶制品为主。】 【比如蒙古军团的主粮,就是牛羊肉,还有一种马可·波罗记载过的,提炼成粉状的奶制品,食用时可以直接干吃也可以用热水冲泡成奶茶,基本很符合现代的奶粉。】 蒙古军团出征时视情况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带着牛羊群一起出征,随走随杀着吃; 一种是做风干牛肉。 这种风干牛肉是特意选出了脂肪较少的红肉,切条后在室内自然风干,再用锤子敲打,最后只剩下纤维,体积比原来的大大缩小,称得上是古代版本的军用压缩食品,直到现在在蒙古当地依然有这样的风干牛肉。 不过干粮大多还是不好吃,宁愿临时吃野战厨房,也就是伙头兵做饭。 . “牛肉当干粮,真奢侈啊!” 明初时期的士兵们开始幻想了,“好想去吃一吃蒙古人的干粮!” “以前砍蒙古人光记着砍脑袋,应该搜一下身的。” 有士兵浇冷水:“想啥呢,蒙古人自己没准已经吃完了,还想抢人家,人家还想抢你。” 其余士兵静了半晌,直接忽略了这句话,开始继续交谈: “还是想吃牛肉干……” “下次别光记着砍脑袋,还要记得搜身。” “没错没错!” 明朝末年,穷疯了也饿疯了的袁崇焕目光如饿狼一般看向北方。 既然天幕都点名说了朝廷没钱,发不起军饷,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皮岛毛文龙的事自己做不了,但自己可以去抢游牧民族的牛羊! 不管是蒙古还是女真,谁有牛羊抢谁! “儿L郎们,跟我去抢牛肉吃!” 袁崇焕看着同样饿得难受的士兵,决定不对没用的皇帝抱希望,自己就带着士兵们自给自足罢。 实在不行,带着士兵深入草原。等那建州女真进入关内,自己就抄到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