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战乱和各种原因资料不全,许多资料遗失只能通过只言片语的材料猜测,哪怕是专业的历史学家,对许多历史也保持猜测状态,提出多个可能性,并没有直接下论断。 但是对于听到天幕这种神迹的官员来说,自己的老家出现这样残忍的事,老家的那些故人怎么办? 古人最注重故土,哪怕自己考出去,故土一定还保有族居之地,还有宗祠祖坟,是家族的根。 家族的根万一后人败落了保不住,被人当旱魃给挖了,那岂不是更影响风水影响家族气运? “太后贤明,实乃百姓之福!”山东河南两地的官员快速赞美道,心中则是迅速下决定:赶紧把老家的男女孩子都送去学校,老人思想固执没得救,孩子们还有救! .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在生闷气,他任命大臣们严厉查处打旱魃之事,但是对于女性地位,丝毫不肯松口。 朱元璋是一个对权力极为强势专横的帝王,对大臣对文人开创文字狱和廷杖,把封建帝王权利高度集中,大臣们的地位与女性一样,在明朝也下降了许多。 文人被迫只能学习八股文,被迫顺从,忠诚,还不能要求高工资、更不能贪污。 可以说朱元璋自身能力不差,作为开国帝王权力欲大也正常,但同时,他的出身他的起义经历也注定了他个性的强势偏激,和不肯听劝。 ——后世总是说朱元璋唯一听劝的是马皇后的劝,成为帝后后依然称呼马皇后“妹子”,或许朱元璋的确念旧,的确对马皇后有夫妻深情,但朱元璋的本性注定他的深情依然是以自己为主。 他对马皇后有很多偏爱吗? ——满后宫的孩子,儿L子就有足足26位,有些宠妃同样是一人好几个儿L子,还不算女儿L。真偏爱马皇后的话哪里来的? 不要说皇帝做不到,朱棣9个儿L子,7个是徐皇后所出,这才是真正的偏爱。 马皇后是贤后,不代表朱元璋真是一个深情的帝王。 他念旧,重感情,但这也是在马皇后不会威胁到他的统治相对而言,若是哪一天马皇后也来个垂帘听政,朱元璋大概会毫不犹豫把马皇后殉葬。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触及到自身利益,普通人都不会轻易改变,何况帝王。 最起码对于此刻的朱元璋来说,海禁触及了他的利益,但是打旱魃没有,人殉也没有。 . 明朝永乐年间,徐皇后淡定地看着朱棣在后宫发疯,自己在一旁写字。 徐皇后出身将门,颇有军事谋略,靖难之役时曾经率军守北平城,一直坚守 到朱棣回援; 文学上有“女诸生” &ash;&ash; “⧈⧈” ,徐皇后后来在宫中除了管理后宫,写了诸多诗集、佛经、内训,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命人将徐皇后所写《劝善书》大肆印刷传播发放给官府和书院,还收录入自己派人编纂的《永乐大典》。 在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决定永远不复立皇后;在徐皇后去世第二年,朱棣才册立妃子; 等到朱棣病逝,留给朱高炽的遗言,让朱棣和徐皇后合葬,一同祭祀,也成为了明清两代唯一一对已经去世多年的皇后和刚刚去世的皇帝同一天、同地点、同礼仪上尊谥的帝后。 ——如果说这些不是偏爱,还有什么是偏爱? 听到天幕说明清对女性打压越来越严重,现在已经有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徐皇后越发觉得女性能自由写字看书多么珍贵。 趁自己还受宠,还有权在手,赶紧多学习学习,也带着孩子们学习,免得被养坏了。 朱棣一通跑马之后,流了一身大汗,被骂了多次的憋屈总算是缓过来了。 “冷静了?”徐皇后听到他走过来的脚步声,头也不抬继续看书。 “冷静了。”朱棣屏退了下人,一个人抓了块帕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坐在徐皇后对面。 徐皇后这才放下书,给丈夫倒了一杯茶推过去:“想开了?” “想开了。”朱棣深深地吐了一口气,吐出胸中的燥热,“先废除人殉吧,朕的子孙都能做,朕为什么不能做。” “哼哼。”徐皇后看着他笑了,眼神里带着戏谑,“哟,还跟儿L孙攀比起来了?” 朱棣的大黑脸露出一丝羞恼,喝了口水转移话题:“打旱魃这事,朕想交给你去处理。” 徐皇后一愣:“我?” “对。”朱棣点点头,说起让自己这位高高在上的天子也无奈的民俗,带着几分痛恨,“打旱魃的恶俗起源于对女子的歧视与偏见,你是这大明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