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五人。前三人是祖孙三辈分,后两人是父子。 她的一生都奉献给大唐和亲事业,死后葬于回纥,最终也没能回到故乡。 皇帝不知道和亲公主悲惨吗? 知道,所以他们一般不会嫁自己的亲生女儿,会在宗室选个适龄少女,或者认个干女儿,名义上的“公主”。 比如文成公主是唐太宗的远房宗室女,刘细君是汉武帝的侄子罪臣刘建之女。 那么回纥真得那么垂涎大唐公主的美色吗? 同样不是。汉唐时期有厚嫁风俗,在和亲的时候更甚。但是这个厚嫁不是给公主的,是给单于和部落的。 相当于,汉唐王朝用皇室公主、陪嫁使团巨大的财富和陪嫁工匠们先进的中原技术换来短期和平,一旦不能满足他们新的需求,就会继续骚扰索求。 【大部分公主没有任何子嗣,首先是因为年龄差太大,比如乌孙王当时都快八十岁了。其次是单于们警惕大汉,担心部落被吞并,根本不允许公主怀孕。】 【汉朝皇室有御医,匈奴人,也有巫医】 【而且还有更大的危险,一旦与中原王室交恶,第一个死的就是公主】 【唐朝时期,就有静乐公主、宜芳公主两位公主被杀】 唐玄宗时期,安禄山对这两个公主联姻的部族压迫太大,部族迁怒于和亲公主直接斩杀。 加上前面安史之乱与回纥的因果,可以说一旦中原势弱,公主们都是被迫派出去维持和平的棋子。 甚至有的公主没有完成任务还会被斥责。 《资治通鉴》就曾经记载唐武宗斥责和亲太和公主,因为回鹘可汗不断勒索大唐,勒索未果后开战扰边,太和公主脱簪谢罪。 回鹘——便是曾经的回纥,帮助平定安史之乱后请求大唐改名回鹘得到许可,但是野心从那时酝酿起来后,就没有再平息下去。 而太和公主有选择的权利吗? 没有,她同样是被迫五嫁。当时的回鹘已经进入末期,可汗互相厮杀,但一定会抢她这位大唐公主,不是因为爱情,是因为她是勒索大唐最好的棋子。 唐武宗后来派兵把太和公主从回鹘趁着混战时带回去,也不是感激她有功,而是不想继续被勒索。 接回长安后,太和公主被唐武宗斥责,她的姐妹——其他五位公主觉得她五嫁伤风败俗拒绝迎接,第二年太和公主就郁郁而终。 可以很明确地看出,哪怕公主们身负重命被迫和亲,甚至身处险境有死亡的风险,依然地位很低。 中原不重视,只在乎结果有没有达到。 少数民族政权很警惕,哪怕是是否允许公主们生孩子都会警觉着。 可是唐朝的和亲公主至少能有名字,汉朝的和亲公主大部分连名字都没有,只知道嫁了,又嫁了,前一个就是死了。 【为了能拉拢两国关系,公主的陪嫁往往非常丰厚,但这与公主也没什么关系。陪嫁团带的是资助他国的技术人员,还有翻译。这其中如果有人对被派遣不满,反过来会变成对付中原的一把刀。比如,中行说。】 汉文帝时期,刘恒面色一沉:“中行说?” 这不是他刚刚送去给宗室女子陪嫁的宦官吗? 汉文帝六年,让宗室女子嫁给匈奴为单于阏氏,其中有宦官中行说作为翻译。 中行说原本是燕人,因为燕山距离蒙古不远他精通匈奴语言,被派遣去了匈奴。 然而一到匈奴,中行说先是投降匈奴王,劝说匈奴王不要贪图大汉的丝绸和食物,更不能在风俗上被汉人同化,熟练的为匈奴起草文书,好在气势上压倒汉朝。 当老匈奴王去世后,年轻的单于继续宠信中行说,继续依靠他打压和利用汉朝,而汉文帝继续送公主和亲。 ——无论是大汉还是匈奴,甚至是一个翻译的宦官中行说,各自达成了自己的目的,除了和亲公主。 汉文帝再次嫁女,史书上同样没有记载她的任何名字和信息,只能根据再次嫁女猜测,前一位和亲公主应该也是早逝并且没有留下子嗣。 【我们在现代哪怕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都容易水土不服。特别是南方人去北方,首先极其干燥的气候会让你的嘴唇干裂、皮肤头发都干燥的时时刻刻想喝水,还更容易上火。然后是饮食,尤其是草原以吃肉为主,短暂吃两餐很激动,吃多了首先一个问题就是,腹胀,消化不了,满肚子油腻会觉得浑身难受】 【而且这已经是现代化后有楼房有暖气有自来水电的时代,别说古代,九十年代的时候草原上还有狼群,牧民晚上睡在帐篷里能听见外面的狼嚎。你还不能躲,你躲了狼把羊吃了全家一年的收入就没了,你得带着猎犬和火把把狼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