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邮政
“朕近来也是仔细研究过驿递一事,驿站于国家来说,确实必不可少,承担许多重要职能。
只是国朝驿站制度,到了后来就崩坏了,成了害民之政。
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驿站还是得恢复,只是制度得更改。”
皇帝先定了个基调。
大臣们一听这话,倒是心里有数了。
大明原来的驿站呢,确实很复杂,既负责传递公文、军情,同时也负责招待过往官吏,甚至还有些货运等功劳,具体的也分为好几类。
这些驿站沿着大明重要的交通路线,遍布路上,类似于现如今高速公路上的服务站一样,隔一段一个。
驿站大多数拥有两进甚至三进的院子,在一些边地,驿站甚至是带城墙的城堡,比如鸡鸣驿,位于京畿附近,燕晋之间,十分重要,就是一座小城。
一座大明驿站,至少拥有大门、鼓楼、中门、前后厅、左右厢房、厨房、库房、马房、驿丞宅等。
会有十间以上供官员住宿的上房,二十间供来往差役居住的厢房、耳房,可同时接待几十人居住。
驿站还有驿丞的住宅和办公室。
还会有马、驴数十头,车若干。
有着齐全的配套设施,还有供应全套服务的人员。
如果仅是一个服务区,那么正常运转也不可能成为三大天坑之一。
可实际上,明朝驿站系统异常发达,但在管理上却存在着先天缺陷,尤其是到了后来,就完全成了坑上坑下的这么一个东西了。
首先,驿站全由地方管理,尤其是其运作的费用,既不是朝廷直接拔付,也不是市场化经营,甚至没有朝廷有司监管。
全由地方官府管理,直接向当地百姓摊派,甚至征百姓当驿夫服役。
万历一条鞭法改革后,虽然以银代役了。
可问题是驿站花费多少,全是地方说了算,所以驿站花费是个腐败黑洞,官府更借驿站向百姓严重加征。
驿站成了地方官府敛财的一个重要项目,贪起来十分方便。因为朝廷制度规定,驿站开支由地方官府计划,然后直接向百姓征收,征收以后,这笔银钱也不上缴国库,而是直接留存地方使用。
既没预算报告,也没审核监管,因此就会出现以前驿站养一匹马,早先规定每匹马当地每年供应八十石粮食,但到了明末时,陕西华州的驿站,一匹马一年居然征四百二十二石粮。
这就离了大谱,毕竟就算过了一二百年,但马一年吃多少粮食也基本是固定的,却涨了五倍多。
为何?
因为驿站搞预算的时候,胡编乱造,多弄银子而已。
大明有多少驿站?
全国约一千五百余处。
如成都外的锦官驿,十分热闹,有役卒三百七十六人,还有旱夫、司库、厨子、伙夫等,另有马一百匹,船八艘。
工食银一年两千六百八十二丙四钱,养马银两千六百两。
这两项一年就五千多两,但还不是全部,还会有许多名目的费用,比如招待费,维修费等等。
甚至明末时,官员们不管大小,经驿站都要住宿吃饭,甚至有些附近的官吏不是出差公干也要跑来吃饭,最离谱的是,许多官员白吃白喝白睡,完事离开时还会索要银两。
诸如什么我自己有马,不用驿站的马,那你把这笔钱折给我。
反正驿站从里到外都烂透了,人人都要薅些好处,驿丞更别说了,当驿站当成发财的工具。
大明驿站设有驿丞一人,从九品,驿丞外,通常设有无品级的吏员一人协助工作,驿卒没什么编制,早期是轮番应投,甚至有发配到边地服役的刑徒。
后来改为出银雇役。
驿卒分工细密,有马夫、驴夫、马头、驴头、车夫、厨夫、库子、斗级、防夫、轿夫等等。
明末时,全国各地的驿站,有好几万的驿卒。
在明末时,驿站制度彻底崩坏。
不仅是官吏,甚至凡是和体制有关的人,都可以开个介绍信到驿站住宿吃饭和使用车马,完全免费,走时还能再索要点路费。
驿站招待、养马、递送、维修等花费巨大。
地方官府也没压力,反正需要多少就向百姓征收多少,甚至还能借机多征一些,再额外加点火耗之类的,都是算在百姓头上,多征的官员们分了。
这些费用使用时,也没有监管,上下一起贪污,成为腐败温床。
驿站本身的公文、情报的传递功能却弱化了,嘉靖时计划裁撤全国三五成的驿站,节省的费用一半用做军费,但裁减了部份驿站后,情况并没好转,官吏仍旧在驿站大吃大喝,公车私用,许多驿站就要驿卒承担这超出的部份,于是许多驿卒只能逃走,结果就是导致驿站系统瘫痪,倭寇袭破福建兴化城,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