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结果,起码得要一万八到两万两银子才行。
于是接下来,张集就开始跑京债,北京城里有专门给进士、官员们放债的称为京债,利息还挺高。
一通借下来,成功借的两万两,其中从广东钱庄借得九千两,年息九厘,山东钱庄九千,也是九厘,同年好友处借得两千两。
两万两银子到手,没出三天就全送出去了。
九厘的月息,年息就是十分八厘,一年利息就是两千一百六十两了,这利息还算好的。
临出发前,岳丈生病,找他借银子,没办法,只好又借了三千两,给了岳丈一千,妻小们一千,自己留了一千做路上盘缠。
不过银子送够了,差事也很顺利,顺利拿到各种公文等,然后就上任了。
内三院大学士们一人送了四百两,六部尚书、总宪每人一百两,侍郎、大九卿等各五十两,然后各级官员,甚至同乡同年,年家世好,也都表示了一下,
表示表示,结果两万两就用光了。
临了还又借三千。
但张集倒是不慌,做了十几年官,送礼也送出经验来了,这点银子算什么,等到了山西,还得照例再借上一笔银子,总督得送八百两,巡抚得送六百两,另外这些都统啊总兵啊等等,那也都是要送的,还有布政使、按察使、巡按等,每个大小菩萨都得拜到位。
到时少不得又得几千上万两银子撒出去。
但是这不过是本,只要粮道这位置坐稳,主管山西一省粮食,不说一年弄个二十万,小十万是随便弄的,到时里外里刨去成本,总还能落个五六万两银子的。
要不说千里为官只为财呢。
这还只是明里收入,算是半合法的,若是要贪污,那可就没边了。
当然,如张集这般聪明的人,也不会乱伸手,这种陋规啊之类的灰色收入弄一弄就足够了,细水长流嘛,真的直接乱贪污,可是会掉脑袋的。
官员们全靠这些陋规收入了,京里有冰敬炭敬别敬等,地方官员呢有三节两寿,这都是传统了。
他听说现在老家那边出个圣人天子,居然不仅给官员提升俸禄,还搞出了什么养廉银,据说一个总督直接给两万两银子一年养廉,县令有的给一千,有的给两千的。
然后据说禁止这些陋规俗礼,收陋规就视为贪污,抓的还挺严。
张集觉得这皇帝怕不是有毛病,这种东西也管,那天底下谁还当官?
人家摄政王多尔衮身为皇父摄政王,大门口收个门敬,一年就收了几十万两银子,妻妾们还收妆敬,逢年过节有节敬,各种喜事有喜敬,人家摄政王都不禁止这些,为什么朱以海非要禁止这些?
他难道想跟他祖宗朱八八一样,要杀尽天下贪官,可他杀的过来嘛?
不过听说火耗归公,火耗养廉这些,他又觉得挺有创新的,大清若是也给官员们增加这笔养廉银多好?
听说那边不设督粮道,而叫粮食厅水利厅什么的,粮食厅还是个从三品,每省设一个厅长,据说养廉银是五千两。
若是让张集当个督粮道一年只给个五千两补贴,他是绝对不愿意干的。可如果各种陋规收完,还能额外再拿五千两养廉银,甚至俸禄再提一提,再给点职钱什么的,他额外的几千两收入不要白不要嘛。
现在粮食这么贵,征粮的时候随便加点耗羡,都不得了,若是再弄点粮出去卖黑市,就更能大发,就看胆子大小了。
京城米价都超过十两一石了,张集心里暗暗打算,等到了那边,一定得弄点粮食到北京来卖,当然,这种事情,他也知道他一个粮道也弄不了,到时肯定还是得跟总督、巡抚们一起弄,甚至还得有八旗的王公,甚至京里的尚书侍郎们参与才行的。
事情参与的人越多,这钱赚的就越踏实,就算拿不到大头,可他占着这位置,也一样能分到不少。
当官不想着捞银子,难道想着为民服务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