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
“江洲营、镇江营和镇江城、北固山营共缴获鞑子各式火炮五百余门,重自五百六十斤至七千斤,轻自三百九十斤至二十七斤,以形制分,有前装炮和后装炮,前装炮主要是红衣炮型和冲天炮型,后装炮主要是佛朗机子母炮型。”
镇江城中,兼管御营粮台的通政使虞大复激动的报告缴获,尤其是其中的火炮和火药铅弹等很惊人。
严我公在战前不断加强镇江这个长江门户的防守,大力支持陈锦的长江水师重建和江防要塞的打造,特别是在下江的镇江这里,设立了镇江水营和江洲水营,同时提督衙门驻镇江,这里形成了水师的据点。
严我公调集了江南拥有的大部份火炮,集中到了镇江和江宁两城,其中镇江做为前线,更是部署了绝大多数火炮。
特别是那些沉重的大将军炮,部署岸防城防,三千八百斤的神威大将军炮,在镇江几营就部署了多达五十多门,甚至还有超大号的要塞天佑神威无敌大将军炮,重达七千斤。
其中神威大将军炮,是早在清军在崇祯十六年开始仿制的新型红衣大炮,受药五斤,铁子十斤,铁心铜体,铜炮身内铸有铁炮膛,铁炮膛更耐蚀,铜炮身则更坚固不易炸裂,这些火炮质量都比较好,而且炮身铭文显示,不少是入关后在北京新建的炮厂所铸后随军南下的。
另外还有新铸的两千斤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六千斤武成永固大将军炮,七千斤武成永固无敌大将军炮,据说北京炮厂还有八千斤重的武成永固神威无敌大将军炮,还有在试制的九千斤到一万斤的更大型重炮。
不过现在,这大大小小多达五百多门的火炮,和无数的弹药,连同炮车都一同落入明军手中。
严我公充当了一回运输大队长。
清军的这些火炮,朱以海真正看的上的也就主要是三千八百斤的神威大将军炮,和两千斤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这些炮基本上是仿的洋人舰炮,如神威大将军炮相当于十八磅舰炮,而两千斤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相当于十二磅炮。
朱以海在澳门订购的火炮,是二十四磅炮。
不过一次能缴获五十六门十八磅红衣炮,和百余门十二磅炮,朱以海仍然是非常满意的,严我公办事能力就是强啊,这基本上把清军在江南的火炮,都送给他了,现在江宁城中都没多少炮了,尤其是火药,镇江存了十几万斤火药。
南京现在还有各式大小炮千门,但其中十八磅以上炮才三十几门,十二磅炮更是也只有几十门,其它的都是各种小炮,更要命的是严我公把火药几乎都调到了镇江,南京城只剩下万把斤火药。
神威大将军炮一次装药五斤,弹十斤。
一万斤火药,最多打两千炮,问题是还得供应鸟枪火铳等。
七千斤的炮太重了,很难运输,船上都不适合放,朱以海打算把他给融了重铸,或运回舟山或崇明充当岸防要塞炮用。
十八磅炮直接拔给水师做主力舰炮。
那两千斤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只相当十二磅,朱以海也打算拔给水师,陆军以后基本上只用三种规格炮,神机镇是专门的火器部队,他们装备二十四磅和十二磅炮以及三磅炮这三种口径的火炮,集中使用火炮,减少口径混乱。
而其它步军则每一个镇,配一个炮标,配置十二磅和三磅炮。
镇些更小号的虎蹲。
基本上他是听从毕方济的建议,把重型火炮集中使用,增加威力,小炮则配属到标营。
其它各式乱七八糟的火炮,不装备御营主战部队,拔给京营、御营,或者干脆回炉,水师船上则是配二十四、十八、十二、三磅几种口径火炮,朱以海也认为火炮即正义。
虽然也追求大口径,但还是认为得成体系搭配,而不是乱造一气,现阶段朱以海的战术思想仍强调机动,要掌握战略主动性,所以那些什么七千斤八千斤上万斤的炮觉得性价比不高。
就算是五千斤、四千斤的炮,那也得专门配备给神机炮兵部队和水师,其它马步军都不装备,以免降低机动性能。
“鞑子铸的炮质量挺好的,倒是其中一些我大明所铸之炮,明显质量大有不如。”
朱以海听了也不稀奇,明末时各种混乱,大明的工匠技术水平很高,但限于体制,结果就是各种偷工减料等导致质量不行,工匠不受重视,跟卫所军一样待遇低,管理者又既是外行又搞贪污。
清军重视火器,有不少专门的火器管理机构,对于火器铸造十分严格,到处招募、抢夺工匠,待遇也给的不错,这质量当然很好。
朱以海现在也在舟山玉环等地建炮厂铳厂,操作跟清军差不多,到处招募工匠,给出的待遇很优厚,甚至对创新等还有赏赐。
待遇好薪水高,甚至根据产量、质量给予提成奖励,工匠带徒弟都还有额外的补贴,那些工匠师傅成了受人尊敬让人羡慕的高薪师傅,自然引的他们热情高涨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