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段大嫂蒸十个玉米窝头,又用白面加少量的水做了一锅细面糊,然后简单炒了三个鸡蛋,醋溜白菜还有三小碟的各色咸菜。
宋巧看着一桌寡淡的菜肴,只觉得岛上的日子是真的苦,一个师长家都吃得这么朴实。
“小宋,坐下吃饭吧,别客气!”段大嫂热情招呼她,身边大儿子主动给她递上一碗面糊。
刘家的大儿子刘颂华和大女儿刘佳年龄相差不大,一个二十,一个十九,大儿子高一读完后混耍一段时间,现在一心想参军,在家等着下次征兵,大女儿已经在部队的卫生所当护士,现在台风季,卫生所有人值班,他们这些在家的就尽量不出门。
另外二儿子刘建军刚刚初中毕业,也要闹着去当兵,可刘家觉得他年纪太小了,得多学习文化知识,
自从刘师长遇到苏钟军这文化兵,更加赞同学习文化理论,用知识武装部队,首先在自家里掀起学习浪潮,每晚自己学习不说,还要求家里孩子也跟着学习。
现在就连老大刘颂华也被逼着恶补高中知识。
所以家里的孩子自以为苏钟军的新婚妻子宋巧也是文化人。
“婶子,你是不是要在岛上当老师啊。”
刘佳和宋巧年纪相差不大,但因为辈分在这里,也好别扭叫着她婶子。
“啊?”宋巧一愣,“我没听说啊。”
屋里的人对这个新媳妇很是好奇,就连不爱说话的刘颂华也主动开口:“城里的姑娘随军后,都在岛上学校当老师,咱们岛上有小学和初中呢。”
“你应该教初中没问题吧。”
段大嫂尴尬笑了两声,宋巧就是个初中毕业生,估计教小学一年级都没资格。
岛上的老师不多,很多时候都是一个老师跨年级带几个班,就这种情况下,校长要求依旧很高,首先读过大学最好,最次也要高中毕业,王连长的妻子刘悦就是高中毕业的,在岛上快两年了,也只能教一、二年级的孩子。
宋巧打哈哈笑了两声,按道理她教高年级完全没问题,可总不能给人说她上辈子读过大学吧。
刘家几个孩子眼巴巴看着她,很快刘颂华看出端倪,他迟疑问:“你不会是初中生吧。”
“行了,吃饭都堵不住你们的嘴!”段大嫂用筷子敲敲桌子,让四人赶紧吃饭。
就在这时,宋巧看见三个大孩子脸上的鄙夷。
???
刘师长家的孩子会不会太现实一点。
“苏营长怎么会娶了你了?”刘佳有些失落,少女时代的她对苏钟军也是动过心的,可她生在军人家庭,不喜欢父母聚少离多,且妻子要日日担心丈夫的安危,渐渐也没了这个念头。
段大嫂不高兴剜了刘佳一眼,不过刚好这孩子提到两人的感情,段大嫂也借坡下驴。
“小宋啊,你和钟军是同乡?”
终于扯到别的话题,宋巧心中暗暗松口气。
“是的,他住在我家隔壁。”
“那从小就认识咯?”这样也能说明为啥苏钟军回家探亲就能马上结婚。
宋巧本来要解释两人一开始不认识,可对上段大嫂试探的眼眸,她心里一咯噔,这人不会看出来自己和苏钟军的感情是假的吧。
她急忙咽回解释。
“是的,他虽然比我大五岁,可我们学校都挨着一块,读书时候都是一块上下学的。这次他回来,两家父母让我们见一面,觉得知根知底挺好的。”
这个年代能自由恋爱的不多,大部分还是父母撮合,相亲见面,觉得合适就定下来。
段大嫂仔细回味她的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样看来,两人算是青梅竹马了。
她家老刘就是疑心,哪有看见开一盏台灯就揣测人家夫妻没睡一个房间的。
没准小宋和她一样就不爱看书了。
一旁的刘佳听出言外之意,她惊讶瞪圆眼眶,表示不可置信:“你们没感情就结婚了?”
“大人的事,你少管!”段大嫂知道姑娘青春期的那点事,以为是这孩子又犯轴,现在人家小宋可是苏钟军名正言顺的妻子,她乱掺和什么。
刘佳表示不服,正要指出宋巧话里的漏洞,这时宋巧急忙张口补充:“我们两人见面时候立刻想起读书时候快乐时光,又是知根知底的,他问我愿意不……”
宋巧故作娇羞低下头。
看样子两人是真没问题,段大嫂黑脸瞥了女儿一眼,让她赶紧闭嘴,转头笑着看着宋巧,指着桌上的炒鸡蛋:“吃饭吧。”
在刘家蹭饭也太难了,宋巧心里重重叹口气。
吃过午饭,天气虽然阴沉,可没有大风,宋巧又到院里捡起杂物垃圾,段大嫂发现这人犟得很,劝不动,叹口气回屋拿出剩下的豆荚、黄瓜、番茄这些瓜果种子。
“你先育苗,等着天气好了再栽到土里去。”